段婷  专家工作室

所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所属专科: 风湿免疫科

当前位置:专家工作室首页>咨询详情

咨询者:杨洋1

咨询标题:痛风病

咨询内容:我是一个27岁的青年男子,因为有通风病,非常苦恼,而且我的痛风病还是遗传性的,奶奶,父亲,我都有。现在我的手上和脚上都有通风石,非常希望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回复医生:段婷

回复内容:治疗   控制嘌呤药物   由于是代谢障碍性疾病,如果控制饮食也未见成效,必须要长期用药物控制。 常用药物分两类:-   ——减少尿酸合成   别嘌醇片(Allopurinol 100mg),亦作别嘌呤醇,在香港普遍用于治疗减低血中尿酸浓度。这种可以与“嘌呤”衍生物复合的药品,可以引发原来积蓄在软组织的尿酸结晶重新溶解,这时可诱发并加重关节炎。故在发炎时,应该停止使用。   ——增加排出尿酸   丙璜舒(probenecid)   尿酸排泄剂的作用机制为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增加尿酸从尿液中排出,从而减少血中尿酸的浓度,最终减少尿酸盐沉积在软组织里,减少痛风炎的发生。下列病患不宜使用;泌尿系统结石,血液失冲,化疗及癌肿引起的尿酸症。   苯溴香豆酮(benzbromazone)。   常用消炎药物   急性痛风可以服用   双氯芬酸钠,又名二克氯吩钠(Diclofenac Sodium) 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 25mg每日二至三次餐后,每次一至二片。胃病者遵照医生指示服用。   希乐葆(celecoxib)200mg   每日一至二次餐后,每次一粒。心脏病人及胃病者必须遵照医生指示服用。   抑制尿酸合成的中药   痛风排酸胶囊-是一个抑制尿酸合成的中药,通过抑制引发痛风的嘌呤合成酶----肝肾素α小体,阻止尿酸的生成;对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痛风在肾、输尿管结晶成结石。   秋水仙碱为过时药物,对肝脏损伤比较大,肝功能有缺陷者慎重使用。   在急性痛风期间,不应增加控制普林药物的份量,否则增加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补充剂   鹅肌肽,又名胺(氨)肌肽 (Anserine)是人体二肽组胺酸,在肾脏中代谢,超过90%转化为三甲基组胺酸(3-Methyl-Histidine)排出体外。可以帮助尿酸排泄。   痛风的具体治疗   一,一般治疗:   痛风饮食:   饮食是痛风患者外源性嘌呤和尿酸的主要来源,尿酸主要是从饮食中核苷酸分解而来。约占体内总尿酸的20%。对高尿酸血症而言,内源性代谢紊乱比外源性因素更重要。如果血尿酸高,嘌呤高,痛风就形成了一个反应链。因此得了痛风不能吃什么和能吃什么就相当重要,患者必须在痛风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痛风饮食的问题。   [1]下面提供的是我们日常饮食每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值,供读者关于痛风饮食的参考   (每100克中/毫克 )食物名称 嘌呤 食物名称 嘌呤 食物名称 嘌呤 面粉 2.3 小米 6.1 大米 18.1 大豆 27.0 核桃 8.4 栗子 16.4 花生 33.4 洋葱 1.4 南瓜 2.8 黄瓜 3.3 番茄 4.2 青葱 4.7 白菜 5.0 菠菜 23.0 土豆 5.6 胡萝卜 8.0 芹菜 10.3 青菜叶 14.5 菜花 20.0 杏子 0.1 葡萄 0.5 梨 0.9 苹果 0.9 橙 1.9 果酱 1.9 牛奶 1.4 鸡蛋 0.4 牛肉 40.0 羊肉 27.0 母鸡 25~31 鹅 33.0 猪肉 48.0 小牛肉 48 肺 70.0 肾 80.0 肝 95.0 桂鱼肉 24.0 枪鱼 45.0 沙丁鱼 295 蜂蜜 3.2 胰 825.0 凤尾鱼 363   1、嘌呤含量少或不含嘌呤的食品:精白米、玉米、精白面包、馒头、面条、通心粉、苏打饼干、卷心菜、胡萝卜、芹菜、黄瓜、茄子、甘蓝、莴苣、南瓜、西红柿、萝卜、山芋、土豆、泡菜、咸菜、龙眼、卷心菜、各种蛋类、牛奶、炼乳、酸奶、麦乳精、各种水果及干果类、糖果、各种饮料包括汽水、茶、巧克力、咖啡、可可等,各种油脂、花生酱、花生、杏仁、核桃、果酱等。   2、略   3、略   4、每100克中嘌呤含量150毫克~1000毫克的食品:胰脏825mg、凤尾鱼363mg、沙丁鱼295mg、牛肝233mg、牛肾200mg、脑195mg、肉汁160~400mg 。     痛风不能吃什么?   1、动物内脏:如胰脏、肝、肾、骨髓、大肠(含嘌呤高)。蔬菜:菠菜、芹菜、小萝卜等;   特别注解:因为菠菜等植物富含草酸,容易导致高草酸尿成倍增长,使得尿酸急增,加重肾脏负担。    2、海鲜、贝壳类水产等。   特别注解:龙虾、蟹、牡蛎等海鲜、贝壳类水产,绿藻类不能吃的原因:因为这些食物富含多糖,高蛋白质等,这些会加重肾脏分解的负担,尿酸增高,所以不宜多吃。但这些食物中有的富含自然界最强抗氧化剂虾青素,可以减少80%的尿酸来源,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好的办法就是痛风患者用虾青素的纯品来补充,而不宜用“拼死吃河豚”进食以上食物的办法补充虾青素了    3、略 见参考资料:   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的治疗:绝对卧床,抬高患肢。   1、早期运用秋水仙碱。常用口服法:初始剂量为1mg,随后每小时0.5mg或每2小时1mg,直到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水样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第一日最大剂量6-8mg。若无效,立即停药。90%的患者口服秋水仙碱后48小时内疼痛缓解。症状缓解后可继续给予每次0.5mg每天2到3次。维持数天后停药。   2、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吲哚美辛(消炎痛)初始剂量75-100mg,随后每次50mg,6-8小时一次。   3、以上药物无效或由于副作用强烈无法治疗时,可考虑用糖皮质激素或ACTH治疗。缓解率高,但易反跳。   三、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   1、排尿酸药物:如苯溴马隆:25mg-100mg,每日一次,丙磺舒:0.25,每日二次。   2、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呤醇:每次100mg,每日2-4次,最大剂量每日600mg。待血尿酸下降到360umol/L时可减量至维持该水平的维持量。   四、处理伴发病。痛风常与代谢综合征伴发,积极降压,减肥,降脂,改善肾功能。    治疗目的在于:   (1)用抗炎药物终止急性发作;   (2)每天预防性应用秋水仙碱以防止反复急性发作(慎用秋水仙碱防止肾脏损伤);   (3)通过降低体液内尿酸盐浓度,预防单钠尿酸盐结晶进一步沉积和消除已经存在的痛风石.预防性保护措施应针对两个方面,即防止骨,关节软骨侵蚀造成的残疾和防止肾脏损伤.特殊疗法应根据本病所处不同时期及病情轻重选用.应治疗同时存在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肥胖症.   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对已确诊的痛风急性发作有效.通常与食物一起服用,连续服2~5天.NSAID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包括胃肠道不适,高钾血症(出现于那些依赖前列腺素E2 维持肾血流量的病人)和体液潴留.用NSAID有特别危险的病人包括老年病人,脱水者,尤其有肾脏疾病史的病人.   除特殊疗法外,还需要注意休息,大量摄入液体,防止脱水和减少尿酸盐在肾脏内的沉积.病人宜进软食.为了控制疼痛,有时需要可待因30~60mg.夹板固定炎症部位也有帮助.降低血清尿酸盐浓度的药物,必须待急性症状完全控制之后应用.   在静止期,控制高尿酸血症开始时必须每日并用秋水仙碱或NSAID治疗,这是因为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各种疗法在开始几周或几个月内易于引起痛风急性发作.定期检查血清尿酸盐浓度有助于评价药效.根据能否有效降低血清尿酸盐浓度,来调节药物的种类与剂量.痛风石需要数月乃至数年才能溶解,应维持血清尿酸水平<4.5mg/dl(<0.26mmol/L).   促进尿酸排泄疗法,口服丙磺舒(500mg片剂)或苯磺唑酮(100mg片剂)均可,调节用药剂量以维持血清尿酸盐浓度在正常范围.开始给予半片每日2次.逐渐增加药量达到每日4片.苯磺唑酮比丙磺舒作用强,但毒性也大.水杨酸盐能对抗上述两种药物的促进尿酸盐排泄作用,应避免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具有与水杨酸类似的镇痛作用,却不影响尿酸排泄.   用别嘌呤醇200~600mg/d(分次用)抑制尿酸合成,同样也能控制血清尿酸盐浓度.与促酸药合用时,最初剂量宜小,逐渐加量直至尿酸水平接近4.5mg/dl(0.26mmol/L).该药除能阻断尿酸形成中酶的作用(黄嘌呤氧化酶)之外,还能纠正嘌呤的过度合成.这时处理反复出现尿酸结石或有肾功能障碍的病人,特别有利.明确的尿酸结石能通过别嘌呤醇治疗得到溶解.别嘌呤醇的副作用主要有轻度胃肠道不适,潜在危险性的皮疹,肝炎,血管炎和白细胞减少.   辅助疗法 所有痛风患者都需要摄入大量液体,每日至少3L,尤其是以前患有慢性尿酸结石患者更应如此.服用碳酸氢钠或柠檬酸三钠5g,每日3次,使尿液碱化.临睡前服用乙酰唑胺50mg,能有效碱化晨尿.注意避免尿液过碱化,因为这可能促进草酸钙结晶沉积.因为药物完全可以有效降低血清尿酸盐浓度,所以通常不需要严格限制饮食中嘌呤含量.在痛风静止期应设法减轻肥胖病人的体重.正常皮肤区域的巨大痛风石可以手术切除,其他的痛风石均应通过适当的降低血尿酸治疗缓慢地解决.为使肾结石崩解可考虑使用体外超声波碎石术. 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这似乎很令人泄气。但是,我们同时也知道,只要做好了预防工作,早期治疗,痛风还是比较容易控制的,治疗效果也很好。痛风患者照样可以维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和普通人没有两样。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痛风的防治又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控制饮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求患者持之以恒,有长期的打算,坚持不懈才行,从而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展。若已经存在关节畸形的患者,则他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痛风发展到肾脏病变,造成肾功能损害乃至肾衰的患者预后差。

我要咨询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